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保科技 > 文保科技

文保科技

浙江乐清能仁寺铁镬保护修复项目顺利竣工并验收合格

能仁寺大铁镬放置在浙江省乐清市华夏三十六甲刹之一,列雁荡山十八古刹之首的能仁寺内。铁镬口沿外径2.7m,深1.65m,铸于宋元七年(1092)。据查,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铁锅。大铁镬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见证了能仁寺的盛衰、沧桑。不仅年代久远,又有铭文记载。是研究雁荡山及乐清历史文化、佛教活动重要史料。铁镬体型巨大,铸造难度极大,体现了宋代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大铁镬是研究中国古代铸造技术不可多得实物。因此该铁镬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19834月,乐清县政府将能仁寺的大铁镬,列为乐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原铁镬亭在七十年代末倒塌,当地政府在1984年重建大镬亭,对大铁镬进行实地保护。

虽然已建亭保护,但由于各种原因,镬身病害十分严重,其口沿有三处较大残缺,镬身上亦有多处大缝隙,虽经过早年维修,但是仍然未能阻止铁镬快速锈蚀。根据照片对比,铁镬在近二十年时间腐蚀明显加快,变化巨大。目前除口沿的残缺、镬身有大裂隙外,镬身开裂部位受力不均而发生严重的变形现象;镬底、镬身内外壁均有大面积的层状剥离,铁镬濒临毁灭。为了减缓腐蚀速度、延长铁镬寿命,使这件十分珍贵的文物尽可能长久保存,20127月受乐清市博物馆的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现场勘测,编写了《浙江乐清市能仁寺铁镬保护修复方案》。同年12月受乐清博物馆委托,我院承担能仁寺大铁镬保护修复项目并于于20121211正式启动。

我院文保中心技术人员,携带多种材料、设备和试剂,不惧冰冻、雨雪恶劣天气,驱车两千公里、横跨六省市到达施工现场。经过机械除锈、清洗、脱盐、矫形、锚固、缓蚀和封护等数道工序,历时一个月,最终完成了大铁镬的保护修复。

201315,浙江省乐清市博物馆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的能仁寺铁镬保护修复项目进行现场竣工验收。相关领导和专家听取了项目组对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和后期建议的详细介绍后一致认为:该项目依据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浙江乐清市能仁寺铁镬保护修复方案》中要求的规范实施,达到了文物保护修复目的和良好的展陈效果;同时对项目实施中采用现代文物保护技术和传统修复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严格遵循修旧如旧、最小介入的保护修复理念应给予充分肯定,该项目验收合格。

 

 

修复保护前


                   保护修复后                  


保护修复前

 

修复保护后

 

 

 

                                                        

拟稿:王 冲                                  审核:陈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