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两名学者参加美国考古学会第80届年会简报
2015年4月24日
4月的美国西海岸,海风阵阵,晴朗而凉爽。美国考古学会第80届年会即在圣弗朗西斯科湾西畔、金门大桥南端的旧金山联合广场希尔顿酒店召开。在国际化日趋显著的21世纪,中国考古也逐渐走出国门,融入国际考古的大流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活跃在这个宽阔的舞台中央。也许正因为如此,2015年的美国考古学会年会才会相中旧金山这个和中国有着诸多历史与现实牵连的美丽城市。
本次会议于4月15日开幕,4月19日闭幕,共有来自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约1500名学者参会,共设418个讨论小组,议题涵盖各大洲的各方面考古研究课题,其中直接讨论中国相关研究的小组多达6个,还有若干小组涉及中国,我院雷雨和冉宏林参与的小组——“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聚落考古和景观考古的最新进展——聚落组织和物品的微观对比”即在其列。 本小组讨论于4月18日下午1点正式开始,由于讨论的议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讨论十分激烈,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才意犹未尽地结束。工作于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的雷雨和冉宏林二人所作报告均与三星堆遗址相关。雷雨作了题为“从聚落到城市:中国西南三星堆遗址第一期遗存相关的两个问题”的报告,披露了大量之前鲜为人知的三星堆一期材料,并从遗存分布面积、遗物丰富程度对三星堆遗址第一期遗存进行了重新的解读,认为三星堆遗址在第一期阶段是成都平原最大的遗址,是比宝墩、郫县等古城遗址更大的聚落中心,并直接孕育出青铜时代灿烂的三星堆文化。他的发言引起了现场国际学者的一致赞誉,表示雷雨的研究更新了他们以往对三星堆一期遗存的认识,纠正了之前关于三星堆一期文化和所谓的宝墩文化关系的错误看法。冉宏林作了题为“三星堆遗址聚落考古研究初步探索”的报告,他利用自己提出的“发掘区堆积结构分析方法”对三星堆遗址各时期的聚落变迁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在一期和二期之间,以及三期和四期之间的变化最为明显,二期和三期之间的变化不甚显著。此外,他还指出三星堆遗址今后开展聚落考古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他的发言让国外学者对四川考古,尤其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和研究力量的进步感到震惊,同时也对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研究有了初步且全面的认识。 除此之外,我院主持或参与的考古发掘也是与会学者讨论的重点,来自德国的Richard Ehrich在其发言中就使用了我院主持发掘的桂圆桥遗址材料,同时还使用了我院主持发掘的成都十二桥遗址材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TzeHuey Chiou-Peng和四川大学的李永宪在发言中也提及我院在金沙江流域和川西藏区所开展的考古工作。 此次国际会议给了我院学者直接与国际考古学者交流的机会,知晓国际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对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国外学者了解中国、了解四川,尤其是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了直接的窗口。事实上,雷雨和冉宏林的发言也的确很好地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