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坛罐山遗址考古队举办“石器基本特征和分类”讲座
2021年7月30日
2021年7月28日下午,我院坛罐山遗址考古队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余官玥在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物整理室做了“石器基本特征及分类”的讲座。坛罐山遗址考古队队员以及来自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的学生等十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石器概念与辨识、石器原料、石器打制原理、石器打制方法、石器分类体系。
01.石器概念与辨识
余老师首先强调打制石器研究在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石器的基本概念,阐释了人类与灵长类打制石器及自然作用形成“石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讲解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区分真、假石器,大致有六个方面的区分方法,一是出土环境;二是考虑原料是否适合制作石器;三是考虑在技术而非形态上是否具有石制品的基本特征;四是考察石制品的制作意图;五是要考虑到石器出土的数量;六是需要通过更多的石制品埋藏实验及动物行为学等研究来总结非人类行为制作石器的特征。
02.石器原料
余老师介绍,适合制作石器的原料应该具备合适的硬度、脆性与韧性,其颗粒细、均质且各向同性。常见石器原料包括四个类型:首先是矿物,常见石英; 其次是岩浆岩,如黑曜石、流纹岩等;紧接着是沉积岩,常见石英砂岩、硅质泥岩、粉砂岩、燧石;最后是变质岩,常见石英变质为石英岩、页岩变质为角页岩、 石灰岩变质为白云岩。
余老师还对石器原料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对原料产地、原料运输、原料利用、原料丰度与质量、原料与居址选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举例说明。
03.石器打制原理
在第三部分中,余老师主要讲了石器打制的三种破裂方式以及五种终止方式。其中,三种破裂方式包括赫兹破裂、弯曲破裂、楔状破裂,这三种破裂方式指向不同的打制方式以及不同的打制特征。五种终止方式则包括羽翼式、折断式、内卷式、外翻式、中轴线式。通过一些实验标本的展示,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这些不同的石器打制原理。
04.石器打制方法
余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解石器打制的方法,包括打击技术和压制技术两种类型。打击技术又分为直接打击技术和间接打击技术,其中直接打击技术分为锤击法 (软、硬锤)、砸击法、碰砧法、摔击法、锐棱砸击法等。间接打击技术包括了手压法和胸压法等等。打制方法介绍完毕后,还播放了石器打制的视频。
05.石器分类体系
余老师说明了石器分类的必要性,展示了常见的分类体系并详细阐述石核、石片、工具三类石制品的分类标准与特征。
首先石核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按照台面数量,可以分为单台面、双台面、多台面石核;按照石核技法,可以分为锤击石核、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勒瓦娄洼石核、石叶石核、细石叶石核等;其次石片分为完整石片和不完整石片两种类型,完整石片又分为六型,而不完整石片分则包括近端、中端、远端及左/右裂片。最后余老师介绍了工具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刮削器、雕刻器、锯齿刃器、尖状器、砍砸器等,手斧、手镐、薄刃斧、大型石刀等则属于阿舍利技术组合。讲座结束之后,余老师还带领大家开展了石器打制模拟实验
后附:
主讲人简介:余官玥,重庆梁平人,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全程参与了2020年眉山东坡坛罐山遗址考古发掘及整理。在校期间开展了水洞沟地区白云岩细石叶微痕实验研究、泥河湾盆地白洗沟遗址细石叶技术研究,发表《水洞沟地区白云岩细石叶的微痕实验研究》、《也谈石器研究中的微痕分析》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