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刘临安:文化遗产保护侃侃而谈
讲座概要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特点与难点是什么?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的区别是什么?新时期下如何加强遗产与城市的关系?刘临安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城市 环境 设计》、《建筑师》杂志编委。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
查看详情 -
聚焦石质文物保护中的水害治理 | 四川-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会第二场活动——乐山大佛保护专题会在乐山举行
7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的支持指导下,四川-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会的第二场活动——乐山大佛保护专题会在乐山举行。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国内文保专家和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的文保专家在交...
查看详情 -
聚焦三星堆出土文物保护修复 | 四川-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会第一场活动在成都举行
7月3日上午,四川-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会的第一场活动——三星堆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专题会在成都举行。来自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的6位文保专家与国内文保专家就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进行了学术交流,双方在文保领域的合作再次迈出坚实一步。四川与意大利距离甚远,却...
查看详情 -
【7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钟周铭:四川何以为“蜀”
钟周铭:四川何以为“蜀”。蜀地的得名与蜀族有关,是他称而非自称,这支族群最初活动在中原地区,后由于种种原因辗转迁徙至今天的四川省境内。由于中原人对该地区不熟悉,遂以自身熟悉的蜀族之名命名当地,称其为蜀地,意为蜀族所到之地。但对该地区的情况却并无了解,史书“不得...
查看详情 -
【7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马燕如:司母戊鼎的综合性研究及铸造工艺的另一种解读
马燕如:司母戊鼎的综合性研究及铸造工艺的另一种解读。我国考古先驱李济先生曾说:“殷商时代实乃代表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一座巅峰。”有着“国之重器”之称的司母戊方鼎,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我国商代中原地区最大体量的青铜器,可以称为这座巅峰的代表之作,体现我国殷商时期青...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