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野下的合作中研究成果的全面展现——“中日合作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9月1日至3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日本九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日共同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合作”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圆满结束。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日本九州大学、札幌大学、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博物院等学术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出席研讨会的还有甘孜、阿坝、凉山州文物部门的领导和学者。四川省文物局朱小南副局长到会并致辞。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8—201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联合进行了“中日合作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的三年合作,合作中严格执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和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分别在雅砻江中上游选择晏尔龙墓地、呷拉宗遗址、本家地遗址三地共发掘了930平方米,发现的遗迹现象有房子、墓葬、灰坑、冶炼窑炉等,遗物除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大量的动物骨骼外,新发现有大麦、小麦的种子。取得了重要收获。
本次学术会即以三年合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契机举行的,共有17名学者在会上做了专题学术报告。研讨会就三年合作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广泛的研讨。中外知名教授宫本一夫、李水城、中桥孝博、施劲松、李映福、高大伦等先生分别从考古学、古人类学、植物学、动物考古学以及早期冶铁的起源等方面多视角、大视野的时空范围内对炉霍宴尔龙、炉霍呷拉宗、雅江呷拉的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研究,初步建立起了雅砻江中上游地区的文化序列,同时将雅砻江流域的石棺葬年代提前到商周时期。
在研讨会提交的17篇论文中我院有8篇,涉及各方面的论文展现出我院一批年青学者活跃的学术思想和扎实的业务能力。
本次研讨会公布了三年合作中在雅砻江中上游地区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在青藏高原东麓高的原地区石棺葬浮选出大麦、小麦种子;呷拉宗遗址发现吐蕃时期的冶铁遗存;本家地遗址半地穴石砌建筑中猴头骨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必将更为广泛地推动本区域内的原始冶铁技术、青稞种植历史和吐蕃时期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再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本次研讨成果,认为这次西南地区石棺葬学术会议超过了以往,是一次全方位、广泛地讨论,成果的丰富多样令学者耳目一新,从中日合作石棺葬考古学文化研究看到取得材料的多种方法和途径,认识到这是未来考古学研究的新趋势。
拟稿:唐飞 | 核稿:周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