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举行 三星堆获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
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开幕。现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据介绍,“世界考古论坛·上海”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考古研究、传播考古成果、彰显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意义。自2013年创立以来,论坛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推动全球考古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考古论坛评选了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对世界范围内德高望重、学术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授予终身成就奖。开幕式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获奖人名单,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获此殊荣。
同时,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宣布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获评名单。其中,“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古蜀荣光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入选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获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作主题演讲
大会期间,与会专家通过对气候变化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文化多样性和本土知识在气候适应中的作用、文明兴衰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等多项关键性议题进行深度讨论,旨在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历史中汲取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智慧。
依照惯例,本届论坛还设置了“中国考古学新发现与研究专场”,致力于向世界介绍我国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这是新时代从考古学角度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此外,论坛还将组织面向在校学生和上海市民的公共考古讲座活动,进一步促进考古成果的传播。与会专家还将赴上海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以及江苏省金坛三星村遗址进行参观考察。
【详细获奖名单】
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
北京大学教授 严文明
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9项)
1.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古蜀荣光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唐飞、雷雨、冉宏林
2.墨西哥阿瓜达-费尼克斯的早期纪念性建筑:对认识中美洲南部文明发展的意义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猪俣健
3.卡拉汉特佩的专用公共建筑群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内杰米·卡鲁尔
4.赞比亚卡兰博瀑布古木构件的发现、分析与解读
英国利物浦大学:拉里·史蒂芬·巴拉姆
5.超大型遗址:公元前4100-3600年欧洲最早的农业城市
德国基尔大学:约翰内斯·穆勒
6.苏拉威西早期洞穴艺术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亚当·罗伯特·布鲁姆
7.印度古吉拉特邦朱纳卡提亚早期哈拉帕墓地(公元前3200至2600年)
印度喀拉拉大学:拉杰什·萨西达兰·瓦桑塔
8.彩绘森林:揭秘古代亚马逊文明的生活方式与世界观
英国埃克赛特大学:何塞·伊里亚特
9.激光雷达测绘揭示亚马逊地区前西班牙时期的低密度城市化
德国波恩大学:卡尔拉·海梅斯·贝坦库尔特
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10项)
1.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王巍
2.水下聚落遗存与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古气候变化的动态机制、环境变化,以及古气候变化的应对
瑞士伯尔尼大学:阿尔伯特·哈夫纳
3.空间考古研究与环境危机:四十年的探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山德·范德·卢尔
4.人类微生物基因体的演变与生态变化
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蒂娜·瓦里纳
5.大吴哥:聚落、人口与经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萨拉·克拉森
6.火山灰、环境与人群:北大西洋岛屿环境变化考古研究
英国爱丁堡大学:安德鲁·杜格莫尔
7.干旱引发古代玛雅的内部冲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道格拉斯·J·肯内特
8.现代智人在南美洲的最初扩张:潘帕斯平原最早的考古遗存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中央大学:古斯塔沃·加布里埃尔·波利蒂斯
9.美洲早期人类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长期转型过程的跨学科研究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汤姆·迪莱
10.阿皮迪马洞穴化石提供了欧亚大陆现代智人最早的证据
德国图宾根大学:凯特琳娜·哈瓦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