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物系统首例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2024年5月8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主持编写的《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规范》(DB51/T 3173-2024)和《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取样规范》(DB51/T 3174-2024)经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正式作为四川省地方标准发布。这是四川省文物系统首例省级地方标准,两项标准不仅为四川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了遵循和指导,更是四川文物事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和新的起点。
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七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云冈石窟考察时对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新时期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文物领域多层次标准体系”,对文物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川石窟寺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中国南方石窟和中晚期石窟的典型代表。然而,四川石窟寺材质主要为砂岩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断影响,大多出现粉化、酥碱、层片状剥落等风化病害,影响石窟寺长久、稳定保存。近年来,石窟寺风化病害的成因机理和勘察治理研究等日渐深化,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单位、不同项目在勘察治理石窟寺风化病害时往往存在“方法多样、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治理效果,还可能对石窟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安岳石窟茗山寺造像风化病害
为系统推进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科学研究,有效提升砂岩质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四川省文物局等单位指导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展开标准编制工作。标准在起草过程中,编制人员广泛查阅石质文物相关标准、文物保护领域及其他行业的勘察、取样规范,认真研读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石窟寺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等资料,并结合四川砂岩质文物现状和起草单位大量实践经验,完成规范编制。
《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规范》规定了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原则、勘察流程、资料收集、价值评估、赋存环境调查、风化病害调查、取样与测试分析、风化病害评估及勘察报告编写等内容的技术要求。
《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取样规范》规定了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治理、评估、研究等工作中岩样、水样和生物样的取样原则、取样工具、取样流程和取样方法等内容的技术要求。
图文来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寺保护工程研究所
核稿:刘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