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物》新时代办刊探索
01|发展历程
《四川文物》是西南地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是由四川省文物局主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双月刊。
自1984年创刊以来,坚持学术性为主,资料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办刊宗旨,交流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传播文物考古知识。《四川文物》现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专业期刊之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等。
▲ 《四川文物》创刊号封面
《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探索海外交流。现开设有“考古中国”“调查与发掘”“探索与研究”“多学科研究”“古蜀文明”“川渝石窟”“文化遗产”“文博论坛”等栏目,为全国考古文博专业人员特别是西南地区文物考古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
02|新时代的改革措施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物考古类专业学术期刊,《四川文物》创刊40年来在积极宣传文物法规政策、交流信息和研究成果、传播文物知识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后,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四川文物》为与时俱进地反映学科理论及研究成果,院领导和编辑部成员积极地有针对性地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和变革。
第一,调整了办刊宗旨,将“坚持资料性和知识性为主,学术性兼顾”的办刊宗旨改为“坚持学术性为主,资料性、知识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突出了刊物的学术特征,明确了刊物的学术定位。
第二,针对来稿注释等不规范问题,制定《〈四川文物〉来稿征引文献注释规范》,对稿件线图、照片、注释都有详细的说明,供作者参照执行,有效地减少了编辑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
第三,封面、版式、用纸的更换和优化。刊物封面是刊物重要外在形象,好的封面对于刊物的识别度和整体学术地位的提升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四川文物》分别于2012、2013、2015年进行了3次封面更换。尤其是2015年版封面选用具有四川特色的巴蜀青铜兵器的虎纹作为设计元素,以淡雅风格为基调,较为符合时代潮流。内文版式设计借鉴吸收了多种主流刊物的版式设计,对字体、字号进行调整,采用了更加美观的字体,整体舒朗大方。内文用纸也与时俱进,分别在2012、2015年、2019年更换纸张,尤其是2019年首次采用特种纸印刷,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特种纸印刷的文物考古类期刊。彩版在2016年进行了优化调整,取消图版壹至图版肆,将其置于文内,随文阅读,图文并茂,省却了前后翻检之劳。2020年第1期起,《四川文物》进行改版,增加了英文摘要、版面由96页扩充至120页,并重新设计了封面和内文版式,刊物印刷质量显著提高。
第四,根据学术发展方向和考古新发现开设栏目,引领学术潮流。先后设置了“古蜀文明”“川渝石窟”“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蜀道”等栏目,组织了一批知名学者撰写专稿,并刊布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金面具、石磬、神树纹玉琮等重要文物,取得较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针对学术发展,研究领域多学科化和专门化,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审稿专家,建立了《四川文物》审稿专家团队,启用了“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确保多学科成果的专业化和精准融合。并专门邀请了审图专家,规范文章用图。
第六,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文物局也对《四川文物》高度重视,除原有办刊经费外,又追加了专项资金,使得《四川文物》在稿件质量、纸张、印刷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第七,编辑队伍不断稳定,编辑部现有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硕士4名,并有1名美编,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03|《四川文物》影响逐渐提升
《四川文物》文章质量、编辑水平、印刷质量等有了较大的进步,学术影响不断提升。近年来不断获得各种荣誉,如2013年获得“最受海外机构用户青睐的中国期刊发行排行(前50名)”,2014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2015年荣获“2015年度中文期刊最受海外机构欢迎TOP50”,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刊物学术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04|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改革举措
(一)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规范
1.完善部门工作管理制度和规范,如《〈四川文物〉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四川文物〉审稿管理办法》《〈四川文物〉编辑部审稿、编辑、出版程序》《〈四川文物〉赠阅、交换规定》等;
2.审稿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聘请考古专家和绘图专家严格把关,提高用稿质量;
3.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并依据岗位职责对部门人员进行考核。
(二)培训新进人员,提高专业素养
因现在编辑部多为新进人员,未来计划组织部门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聘请专家做讲座,加强和其他文博考古期刊工作人员的交流,提高专业素质和编辑、校对水平,搭建专业、合理的工作团队。组织部门人员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责任编辑资格,以更规范地开展工作。同时,督促部门人员确定研究方向,积极申报课题,发表文章,搞好科研工作。
(三)积极开拓稿源
1.积极约稿,加强与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高校、考古研究所的联系,拓展稿源。
2.积极邀约国内知名专家的稿件,提高影响力。
3.及时刊发文化遗产、博物馆专业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
(四)建设特色专栏
1.结合四川考古特色,继续组织“古蜀文明”“川渝石窟”“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蜀道”等栏目稿件,刊发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谱写文化强国的新篇章。
2.根据稿源有计划组织青藏高原史前研究、巴蜀文化、秦汉古城、西南夷考古、宋元山城等其他专题稿件,提高影响力。
内容来源:四川社科学术前沿
执笔:《四川文物》编辑部 王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