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最新科研成果在国外科技考古权威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公开发表
2025-03-3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商代区域青铜冶铸传统的兴起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三星堆“祭祀坑”、新干“大墓”、城洋青铜器等为代表的考古发现,将此话题的讨论引向深入。2019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基于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的岩相与成分特征,揭示了容器类与非容器类器物泥芯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指出不同类别的青铜器可能在不同的地区铸造。其中,神树、面具等非容器类器物可能为本地化生产,而容器类器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丰富了对商代青铜冶铸技术物料网络和区域文化交流的认识。2025年3月27日,科技考古权威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以"Deciphering the origins of Sanxingdui bronzes through petrographic and elemental analysis of casting cores"为题发表了该项科研成果。
全文如下:
图文来源: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核稿: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