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圆满举行
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之一,淹没区涉及四川、云南两省,在四川境内淹没区主要为屏山县。1991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淹没区内的地下文物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并联合宜宾博物院、屏山县文物管理所于2009年6月开始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近40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新石器、商周、秦汉、明清时期的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获得了一批新的考古发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四川省近年最大、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专家座谈会场
2011年12月18日,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宜宾市文体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宾市博物院承办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在四川宜宾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近二十位著名考古专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宜宾市委、市政府以及屏山县政府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17日下午,专家们冒雨考察了向家坝淹没区正在发掘的沙坝墓地、斑竹林遗址发掘现场。
考察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傅斯年故居
18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专家们汇报了向家坝淹没区(四川)考古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专家们认为,向家坝考古发掘工地地层划分清楚、遗迹处理得当,严格执行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此外,专家们还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填补了四川考古的诸多空白,是四川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但是,地下文物存在不可预知性,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基本建设,虽然经过多次调查勘探,但通过发掘证明,地下文物的分布面积、重要性超出了调查勘探的认识,都追加了发掘面积。
专家们建议:考古发掘是一项细致、科学的工作,应给考古工作充分的时间来保证发掘质量;石柱地遗址及墓地经过两年四次发掘,证明是四川地区非常重要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存,应追加发掘面积;新发现的新石器至汉代遗址——骆家沟遗址,对研究金沙江下游地区先秦及汉代的文化交流和聚落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应进行大面积考古发掘。
18日下午,专家们到宜宾李庄,考察了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旧址。
拟稿:李成 | 核稿:周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