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所
考古研究所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属文物工作队田野工作小组,1981年成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2008年更名为考古研究所。承担全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发掘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我所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要的业务部门之一,历年来承担了成南、成自泸、成绵乐、西成、兰渝、成渝、成贵、成昆等高速公路和铁路;瀑布沟、向家坝、溪洛渡、亭子口、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大批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以学术研究为目的主动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等重要的巴蜀文化遗址以及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等。查明核实省内逾15000处文物点,共发掘出土文物标本几十万件,为四川博物院和各市县博物馆、文管所提供了大量馆藏、展陈文物,在考古文博等方面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华蓥安丙墓、绵竹剑南春酒坊遗址、忠县中坝遗址、宜宾石柱地遗址、金川刘家寨遗址、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等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星堆遗址”、“蜀道”、“茶马古道”以及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六大白酒作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近年来我所引进的青年人才以“985、211工程”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为主。
我所考古发掘和研究方向从旧石器以降,直至明清时期。重点科研方向包括三星堆遗址聚落考古、四川史前至战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构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川西高原及成都平原早期生业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宋明时期聚落遗址和墓葬(地)研究、明清传统手工业遗址的系列发掘、研究等。
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单位发展和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年来,我所出版一大批著作,发表了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在社会影响较大的有:《三星堆祭祀坑》、《三台郪江崖墓》、《华蓥安丙墓》、《绵阳双包山汉墓》、《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广汉二龙岗》、《越南义立》、《安宁河流域大石墓》、《宣汉罗家坝》(中国首部全媒体可视化考古报告)《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文化研究》、《城坝遗址出土文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年考古论文集》、《先秦时期的青藏高原东麓》(四川考古院博士文库)等。
我所围绕着文化强省、四川两个跨越的经济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努力践行“两重两利”(即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为我省经济建设、文化自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三五期间,我所将继续完善和填补四川古代考古学文化的框架、编年及区、系、类型;加强四川及西南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蜀文化、罗家坝遗址为代表的巴文化研究,寻找巴蜀王陵,合力打造三星堆、罗家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等工作,为我省考古文博事业建设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 上一页:无
- 下一页:旧石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