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在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安然坐落着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刹 —— 平武报恩寺。寺院坐西朝东,前有澄澈的涪江水悠悠潆绕,左右有南北二山拱托守护。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寺院,由彼时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主持修建。自明正统四年(1439年)破土动工,历经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主体建筑已初现巍峨风姿,直至天顺四年(1460年),整座寺院才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眼前。报恩寺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明代早期官式寺庙建筑实例之一。为了让这份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先后多次拨付专项经费,对其进行修缮维护。1956年,平武报恩寺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平武报恩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依山就势修建,三进院落布置得错落有致。经过寺前广场上的经幢,拾级而上,穿过山门后,随即步入一进院。一进院内,金水桥灵动、天王殿庄重,桥北的范公井与钟楼遥相呼应。二进院中,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分置南北的华严藏与大悲殿庄严肃穆。三进院内,万佛阁拔地而起,阁前南北两座碑亭静静伫立。寺内附属文物丰富多样:彩塑作品异彩纷呈,石雕、木雕作品工艺精湛,从古朴的花纹到栩栩如生的瑞兽造型,无一不彰显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还有那色彩斑斓的彩绘壁画,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色泽鲜艳,场景逼真,令人不禁驻足凝视,沉浸其中。

本次线上展览依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平武报恩寺报恩寺博物馆、四川省平武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大学等单位的调研成果,从“古建筑群”“附属文物”“古寺藏龙”“古寺旧影”四个方面对平武报恩寺进行了介绍,并精心设置了“全景漫游”版块,以期大家足不出户,便能充分领略这座古寺的独特魅力。


 

全景漫游

点击进入漫游

古建筑群

阁身分心槽加副阶周匝,通面阔五间计24.74米,通进深四间计17.07米。二层三檐,歇山顶,屋面覆盖黑色琉璃瓦,以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阁式构架,阁内采用通柱式结构,草架为穿斗式,用侧角之制。一层内檐斗栱上所立短柱、斗栱承托平坐层楼板,一层天花与平坐层楼板间形成暗层。阁楼台基为须弥座,前檐明间施石砌九级踏跺一道。

下檐前后檐明间、次间、稍间分别置平身科六攒、五攒、一攒;下檐山面一、四间置平身科一攒,二、三间置平身科四攒。承托平坐层的斗栱四面每间均为两攒。腰檐前后檐明间、次间置平身科六攒;腰檐山面二、三间置平身科五攒。上檐前后檐明间、次间分别置平身科五攒、四攒;上檐山面共两间,每间置平身科四攒。下檐柱头科与平身科为九踩重翘重昂斗栱,每攒斗栱翘昂轮出,出昂同时伴出左右45°斜昂,且相邻两攒斗栱交错出昂;下檐角科为九踩四昂斗栱,昂为琴面昂。承托平坐层的斗栱采用七踩三翘斗拱。腰檐采用七踩单翘重昂斗栱,头昂为象鼻昂,二昂为琴面昂。上檐采用九踩四昂斗栱,昂为琴面昂。外檐斗栱最上一层皆为耍头,与厢栱相交承托挑檐枋、挑檐檩。柱头科、角科用材大于平身科。

阁楼外檐前檐明间、次间置隔扇门,稍间砖砌槛墙上置槛窗。阁身柱头、梁、枋、斗栱遍施彩画。阁身内墙体绘制壁画。


详情

附属文物

古寺藏龙

古寺旧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