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故宫博物院、甘孜州石渠县文化局对石渠县境内的早期石刻开展调查工作,陆续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发现3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位于石渠县的长沙干马乡和洛须镇,分别为须巴神山石刻群、白马神山石刻群、洛须村石刻,总计石刻17幅。新发现的石刻群保存状况良好,题材丰富,包括五方佛、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古藏文题记等,皆是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和内容,图像特征符合吐蕃时期的典型风格,并发现吐蕃时期题刻。
● 须巴山石刻群是此次新发现重要的文物点,现存石刻13幅,皆为吐蕃时期遗存,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一处,题材内容包括古藏文题记和佛教内容图像。第1幅和第11幅菩萨和飞天分别着吐蕃贵族服饰并戴高筒帽,是吐蕃佛像图像本土化的典型特征。第7幅古藏文石刻是现今保存完整、极为珍贵的佛像赞颂诗。难能可贵的是题记中发现两处提到“赞普赤松德赞父子”及“由卓玛勒贡书写”等内容,借此可明确须巴神山石刻群的施造人为卓玛勒贡,始凿时间为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公元730-797年)。因当时发现的藏族聚居区早期摩崖石刻或造像的资料较少有明确纪年信息,为文物遗存的断代带来一定难度,其中仅西藏昌都地区仁达摩崖造像和青海玉树贝纳沟文成公主庙的摩崖造像等较少文物点有造像题刻能够准确进行断代,是图像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准。因此四川石渠县须巴神山石刻群的发现尤为重要,是研究吐蕃时期佛教图像和古藏文的重要资料。
● 经过现场复查,专家们一致认为:石渠县是四川省首次发现成片吐蕃时期石刻的地区;石渠县成为我国现存已发现吐蕃时期石刻分布较密集、数量较多的县;石渠县新发现的石刻群丰富的古藏文题记,能够准确断代,为吐蕃时期佛教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石渠县吐蕃石刻的大量分布使其成为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为唐蕃古道走向或文成公主进藏路线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重要环节的资料空白,为研究吐蕃时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唐和吐蕃关系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