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与龙州土司
平武,古氐羌地。在汉代属广汉郡刚氐道,三国蜀汉为江油戍地,改属阴平郡。晋因之,宋、齐俱属梁州北阴平郡。后魏孝武帝置江油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龙州。隋开皇三年(583年),郡废,大业初改州为平武郡,义宁初改为龙门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改龙门洲,天宝元年(742年)复曰江油郡,至德二载(757年)改灵应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曰龙州,属剑南道,五代因之。宋仍曰龙州江油郡,绍兴五年(1135年)后复称龙州,属利州路。元亦曰龙州,属广元路。
明洪武六年(1373年),仍曰龙州,属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龙州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州。宣德七年(1432年),改为宣抚司,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置龙安府,属四川布政使司。清代因之。
平武筑城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由土知州薛继贤将州治从青川迁到今治,周以木栅。到宣德五年(1430年),土知州薛忠义始筑砖城,从而形成了平武县城的基本格局。自此,平武先后作为龙州、龙安府和平武县的治所一直延续至今。
平武土司的历史开端于南宋宁宗时期,江南扬州府兴化县进士王行俭授龙州判官,在任期间开疆拓土,兴学化夷,创建城垣有功,敕赐世袭,授龙州三寨长官司之职。直到咸淳元年(1265年),薛严被授世袭知州后,整个龙州才进入了土司统治时代。历元至明,龙州一直在薛、王两家土司的统治之下。
洪武二年(1369年),颍川侯傅友德由阴平入蜀,薛文胜、王祥于洪武四年(1371年)率众番夷归附,助运粮储,开设龙州后仍授原职。随后朝廷又将傅友德的一名部将,来自陇西的千户李仁广任命为龙州世袭土司。从此龙州形成了以薛氏土司为首,薛、王、李三家土司共同治理的局面。
平武见证了龙州土司最辉煌的时刻,宣德二年(1427年),交趾战争爆发,朝廷征调各地卫所军队前往作战,松潘千户钱宏不愿远征,挑拨松潘番人作乱,直到宣德九年(1434年),这场叛乱才平息下来。在平叛过程中,龙州土司因功获赏,升龙州为宣抚司,三土司中升薛忠义为世袭宣抚使、升李爵为世袭副使、升王玺为世袭佥事,各统兵五百,分守龙州三番,同时还造就了龙州的最后一家土司——康氏土司。
龙州土司的衰落始于薛兆乾叛乱事件。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宣抚薛兆乾因为与副使李番的矛盾,杀了李番父子和佥事王华全家,知事康以忠也因直言进谏被杀,在清除了另外三家土司后,薛兆乾率军反叛。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朝廷在平息了薛氏之叛后,随即对龙州土司进行改土归流,将宣抚司衙门改为龙安府,薛氏土司的宣抚司职改降为世袭土知事,王氏土司的土长官司与土通判两支开始相互独立,各自拥有自己的衙门和辖地。朝廷在对几家土司进行从新安置后,还对番地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将江油、石泉划入龙安府,加强了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从此,称雄一方并最终形成割据势力的龙州土司政治体系解体了,由朝廷委派流官进行管理的龙安府政体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