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与王玺家族墓
王玺,字廷璋,生于永乐三年(1405年),卒于景泰三年(1452年),享年48岁。王玺是王思民的庶长子,同时也是平武王氏土司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土司,在他的一生中主要完成了三件事情,即征讨番夷、修造报恩寺、营建家族墓地。
王玺于宣德三年(1428年)袭职,时年24岁。此时,松潘叛乱已经开始,王玺与薛忠义、李爵一起奉命征剿,经过连年征战,直到宣德九年(1434年)战火才彻底平息,王玺也因此升为正六品的宣抚司佥事。
正统四年(1439年),王玺按照每三年一入贡的惯例首次赴京朝贡。次年,王玺便开始在平武修建报恩寺,历经七载,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报恩寺建成。报恩寺的建筑,不仅在结构形式和建筑艺术上为研究明代建筑上下承袭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王玺之所以能够由庶子袭位,主要是由于嫡长子一支人丁凋落,无人继承。根据《土官底薄》的记载,作为王思民嫡长子的王真于永乐三年(1405年)袭职,因无嗣,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传给了王真之弟王智的儿子王宗政,最后才有王玺在宣德三年(1428年)荣奉袭职。
王玺家族墓地前的《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记载,王玺祖父王祥以后的族葬之地是在“长惠山之原”,王玺认为造成其“家室为之迍如、少长为之邅如”的原因是祖坟“山水形状,气势违和”。于是,在袭位后的次年,即宣德四年(1429年)十月,就邀请来自成都的风水先生李士杰重新择地选穴,最终选定了“古城奉亲山”这个位置,并在宣德五年(1430年)开始修建墓穴,于宣德六年(1431年)将其祖父王祥和祖母明氏、赵氏迁葬于此,这也与王祥墓出土石诏书的内容一致。从此以后,位于古城乡小坪山的“奉亲山”墓地就成为王氏家族新的族葬之地。通过考古发掘已确认5座墓的墓主人身份,分别为王玺的祖父王祥、王玺、王玺的长子王鉴、王玺的三子王錀,以及王玺的长孙王瀚(王文渊)。